文学对时代和历史的责任
来源:北京晨报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6日 09:33
钟兆云写作之快出书之多,是有了名的,《我的国籍我的血》(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他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读后令人感佩。
《我的国籍我的血》讲述的是台湾志士回到祖国大陆抗日救国、光复台湾的故事。自从《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统治台湾,并剥夺了他们做中国人的权利。台湾同胞为此进行了抗争与反抗。上世纪30年代,以台胞领袖李友邦为队长的台湾义勇队在浙江金华誓师成立。在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艰苦岁月里,这支具有正规军编制的台湾义勇队以“保卫祖国,收复台湾”为宗旨,转战浙皖闽,深入前线、后方、敌后与沦陷区,在宣传教育、对敌政治工作、战地医疗、生产报国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直接参加祖国抗战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台胞抗日队伍。有一年我到浙江金华访问艾青纪念馆,同时也到位于酒坊巷的台湾义勇队旧址,参观了建在这里的“台湾义勇队纪念馆”。金华人没有忘记这一段历史,他们在纪念馆中,用大量的文物史料,记述那一支特殊的队伍、那一段可能被人遗忘的历史。现在,福建作家钟兆云,用他的文学之笔将这一段历史复原了出来。这部作品以雄浑的基调,描写了台湾同胞在抗战的岁月中,如何为恢复自己的国籍而努力、如何为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而战斗,其事迹感天动地、其人物可歌可泣。这些历史事件与人物,在以前的文学作品中是不曾出现过的,因而,可以说,这部作品填补了抗战题材的一个空白。
李友邦自然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但同时也是作者创造的文学形象。作为真实的人物,他的所作所为,大致都是有历史依据的,但他又是作者根据历史事件与生活,调动了艺术手法,进行了艺术创造,具有“这一个”特色的文学形象。作者创造李友邦的主要手法,是将人物放在生死攸关的场景中,展现人物的智慧、毅力与勇敢精神。
李友邦形象的创造完成,与台湾义勇队的抗战经历是同步的,也就是说,他的形象是在对历史事件的描写中得到完成的,这就使得人物与事件(而非情节)具有了一致性。这种描写的好处是事件完整,但人物的性格有可能被事件所牵制。而作为主动的人物创造,其性格的发展将是主要的描写空间。作品中一些相对于历史事件来说,不是处在中心位置,或者说相对超脱了事件的人物,作者描写起来显得更为挥洒自如、自由自在,比如郑中原、郑中福、胡天仇、严秀峰等。这些形象的创造,使历史的底片重新得到显影,使被浓缩、被精炼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瞬间变得鲜活生动、有温度起来。当时代的冷漠日益蔓延时,我们正需要有温度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来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
对于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把握,现场考察历史场景、深入了解生活的细节十分重要,而在文学描写中,展现一个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必须通过真实的场景与具体的生活细节,才可以将历史事件表现得深刻,将人物描写得更加丰满与生动。就这部作品而言,作者比较注重历史事件的意义与价值,但也许囿于国共纷争下的某些政治因素,个别人物的表现在我看来显得似乎有些隔膜,尤其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
创作,说到底也是为了创新,如果“黄卷青灯,寂寥有加,长进无寸尺可谈,愧当何如”(孙犁语),案头之内的事都把握好了,方可顾及案头之外。所以,把人物的所作所为真实地写出来,便是一种具有历史美感的创作,也是文学对时代、对历史的一种负责。想来兆云兄原就有此担当,作为读者那就心领了吧。
(责任编辑 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