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者林庚白》
作者:林怡 陈碧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文 /郭佳
林庚白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人物、诗人。他一生热心政治,少年时期便义无反顾投身革命,曾加入京津同盟会,后为国家前途忙碌奔波,抗战时期在香港倒在了日本宪兵的枪口之下;他还是一位诗人,这位出生于螺洲“八世科甲”之家的神童,从小在福州家喻户晓,幼时诗文受“同光体”影响,后加入文学革命团体“南社”,敢于和杜甫争高下,致力于将诗歌创作成“诗史”。另外,林庚白还是命理学家,当年一本《人鉴》名噪全国,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其中算准了袁世凯的暴卒,以致今时今日人们提起林庚白,似乎忘了他最重要的革命者与文学家的身份,只是用猎奇的心态将他看作“神算预言家”。
《狂者林庚白》是林庚白先生的第一部传记,其第一作者是专注于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熟谙福建近现代名人典故的林怡教授,他出身于福州螺洲,同为名门林家之后,因此无论从学术专业层面,还是从亲缘感情来说,都是写作林庚白传记当之无愧的人选。而第二作者陈碧老师,主要负责构建传记的结构大纲,并对过于学术的部分内容加以润色,使之更加通俗易读。本书主要运用的文献材料有林庚白的《丽白楼遗集》(上下)、林北丽的《林北丽诗文集》等,林怡教授在林庚白大量的诗词、文章、书信、日记、小说、自传以及亲朋好友所著相关诗词文中寻找素材,加以连缀贯穿;书中有许多林庚白作品的直接引用,为的是读者能读到原始文献史料,更直观地感受林庚白的诗文特色。
本书的结构主要分三个部分,包括上辑本事、下辑世间缘,以及附录。上辑本事,按时间顺序纵向记述了林庚白从神童降世到殉国香江的主要事迹;下辑世间缘,从横向人际关系角度入手,讲述了林庚白与家人爱侣、知己故友之间的故事,其中包括原配许今心、恋人张壁、挚爱林北丽等,还有尽是贵显的政治、文化朋友圈。最后的一篇附录,名为《诗怪与诗狂:文学名士林庚白》,是林怡教授对林庚白诗歌成就的研究论文,文章特别强调了林庚白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不可避开的一位重要诗人。三个部分互相独立,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从不同角度完成了对林庚白传奇人生的勾勒。
林庚白1936年春在广州游历时留影
本书最大的看点在于运用真实史料澄清了世人对林庚白的某些误解,还原了林庚白的真实人格。相信在没看过本书之前,大部分普通读者对林庚白的认识有所偏颇,因为互联网上能搜到的关于林庚白的文章中,至今充斥着各种未经考证的八卦传言。例如,坊间流传林庚白迷信算命,为了避免流年不利,怕在重庆有空袭危险,所以逃到香港,但最终命是算准了,命也送掉了。实际上1943年林庚白的妻子林北丽在桂林撰写的《庚白的死》一文中,已经详细说明了他们一家赴港的原因和遇难的经过;林怡教授在书中认为林庚白是因为在陪都重庆被赋闲不得志,故欲南下结盟中共,为抗日发挥自己的能量,而这也是中共高层对国民党左翼名流的统战安排。如果非要说林庚白善于预言,那么不得不提的是,林庚白成功预言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1937年第二次淞沪会战爆发后的一个月内,当时国民党当局主和派占据上风,林庚白就写了振聋发聩的弘文《抗日罪言》,用客观敏锐的分析和积极坚定的态度,指出中日之间再无调和的余地,中国必须抗日:“抗战一天胜利一天!天天战败,也就是胜!”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迷信的算命,而是林庚白非凡才智、敏锐眼光和宏大格局的体现。另外,还有人传言林庚白追求的名女人不少,其中包括林长民的女儿才女林徽因。作者在书中列举对比了林庚白与林徽因的时间线,说明林庚白虽与林长民是同乡同僚关系,后或有来往,但与林徽因几无交集;而且林庚白一生坦荡,并不讳言感情经历,如果其诗文、日记等没有相关记载,便绝无林庚白追求林徽因不得之事。
1937年3月,林庚白与林北丽在上海订婚仪式上合影
在风云激荡的民国时期,林庚白无论在政坛还是在诗坛都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这位有着英雄主义情结的“超人”,自诩是现代诸葛亮,而其结局似乎也与之相似,让人怅然惋惜:一腔热血投身革命,一身才华报效祖国,最终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林庚白称自己“身是中华废兴史”,这样一位心系国家民族安危的革命者和文学家,他的真实人生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希望通过《狂者林庚白》一书,可以让读者们深入了解林庚白其人其事,了解动乱纷争的时代洪流下,革命前辈们鲜活的爱恨情仇与人生历程。正如林怡教授在书中所说:“抗日英烈林庚白,在他短暂的四十五岁生涯中,为了救国济世,他革命,他奋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悲壮殉国,其骨气操守,是中国近现代文人的光荣和骄傲。至今思之,依然典范后人。”
(编辑:张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