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书推荐 | 《宋元时期:梯航万国与中外经贸往来》
来源:鹭江出版社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30日 11:22
 
 
《宋元时期:梯航万国与中外经贸往来》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王尊旺 张孙彪 著
ISBN:978-7-5459-2115-1
鹭江出版社
定价:150.00元

 
(扫描二维码购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通史”丛书之一,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以历史发展进程为线索,梳理了宋元时期中国沿海各大海港兴衰起伏的发展历程及其各自在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贡献,以及当时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进展情况。

作者简介
       王尊旺,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教授,历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出版专著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
 

       张孙彪,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教授,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医文献学研究,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出版专著3部。

图书特写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经略海疆:宋元时期中国的海洋管理
第一节 宋元时期海洋观的变迁
第二节 宋元时期的市舶司制度
第三节 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政策
 
第二章 千舶竞集:宋元时期中国的主要海港
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山东海港
第二节 宋元时期的两浙海港
第三节 宋元时期的闽粤海港
 
第三章 直挂云帆:宋元时期中国的主要海洋航路
第一节 宋元时期航海兴盛的技术条件
第二节 宋元时期的东亚航路
第三节 宋元时期的南海航路
 
第四章 货通中外:宋元时期的中外海洋贸易商品
第一节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货物概况
第二节 宋元时期的代表性输出货物
第三节 宋元时期的代表性输入货物
 
结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与中外文化交流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宋元时期,造船技术的发展、指南针的应用、海洋观的变迁,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当时的贸易政策来看,宋朝和元朝也是历代王朝中相对比较重视对外贸易的朝代。“宋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技术使海港而不是古老陆地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登州、莱州、密州、杭州、明州、温州、福州、泉州、广州、潮州等港口成为中外商品的集散地,尤其是南方的泉州和广州,更成为外商的暂居地,促进了中外民族的大融合。

       宋元时期的航海事业相较于前代获得更大的发展,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均有更多的拓展。这个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所联系的国家和地区更加广泛,对于沿途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分布,人们也有了更为清楚的了解,海外世界的轮廓愈加清晰。综观漫长的中外交通史,虽然唐代以前中外交流已经相当频繁,但是到了宋代,海路交通得到空前的发展,中国海商与阿拉伯海商并驾齐驱,成为远洋航海的一支重要力量。总体而言,宋元时期的海洋航线探索与实践,是在隋唐及以前历代人民基于“四海”观念所探索的早期水道的基础上,不断将航海区域与航路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不断开辟新的航线,将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海上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商品贸易之路。宋元时期的海上交通,同前代基本一致,以海上贸易往来作为主要内容,中外风化既通,梯航交集,以此之有,易彼之无,开创了中外海上交通的新纪元。“宋朝时期欧、亚、非各洲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处在经济上蓬勃发展、政治上相对稳定的时期。贸易能力和贸易需求都远甚前代,为宋朝海外贸易提供了稳固而广阔的市场。”这就跳脱了中国本位立场,将中国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元代大军的西征,更是使得国成为世界的中国。宋元时期海外贸易规模的急剧扩大,可以从进出口商品数量和种类的增加、贸易额的巨幅提升两个方面直观可见,倘若再联系对照汉唐、明清两个时期,该时期海外贸易的兴盛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宋元时期进出口商品的组成结构与之前汉唐时期相比较,看似没有显著的变化,即进口商品以资源性商品为主,出口商品以手工艺品为主,然而在看似不变之下,还是酝酿、产生了新变。此一时期除了进出口货物的种类增加之外,最为典型的变化莫过于瓷器取代丝绸,瓷器一跃成为最大宗出口商品。宋元时期丝绸虽然仍是大宗出口商品,但其角色与地位已经远远逊于瓷器,正因如此,众多学者将此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称为“瓷器之路”,认为其更符合宋元时期海上贸易实况。

       从全球史视野来看,宋元时期海外贸易源于全球跨区域贸易网络力量的塑造,亦即全球产业分工的结果。海洋意识的新变化,促成了宋元时期海洋贸易政策的根本性转变,进而促使海洋贸易新时代的来临。
 
 






(编辑:张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