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聚焦“三争”谱新篇 | 泉州新华?城市记忆书店:在骑楼的时光褶皱里品读岁月的赠予
来源: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1日 16:54

https://img.xiumi.us/xmi/ua/2zOUL/i/d5bcee1a3561eb45100ce0b753f4696f-sz_219137.jpg
        在实体书店的转型浪潮中,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持续推进门店升级改造工程,致力于打造更美好的阅读文化空间。

泉州“新华·城市记忆”书店
        焕新时间:2024年11月
        坐标:泉州市鲤城区中山中路192-194号

门店负责人带您探店


https://img.xiumi.us/xmi/ua/2zOUL/i/b2233d28f4862b4c62fcea341f2e2123-sz_135732.jpghttps://img.xiumi.us/xmi/ua/2zOUL/i/dc558904a412b02c55319464a0c8515d-sz_197249.jpghttps://img.xiumi.us/xmi/ua/2zOUL/i/0feda06bc5ba0a5754bd5cb175fd66c7-sz_70625.jpg

“在书香氤氲中  勾勒古城的诗意盎然”
 
        当骑楼斑驳的廊柱接住四月的阳光,泉州中山路的老门牌“新华书店”依然闪着温润的光。

        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书架,与飘香的咖啡、门前的车水马龙共同织就了城市的交响,仿佛在诉说阔别14年后重逢的喜悦。总听到老泉州人挂着笑意地呢喃:“我们小时候买书,可都是来这里啊。” 这句穿越半个世纪的喟叹,串联起几代人关于这座城的记忆。

https://img.xiumi.us/xmi/ua/2zOUL/i/72004b60334c71abf3e4fa6f23763814-sz_112851.jpg
https://img.xiumi.us/xmi/ua/2zOUL/i/66c887f3e943fb3b2fa38abec67044f8-sz_111667.jpg

        “这里是泉州第一家新华书店。”书店负责人陈晓真介绍道,书店重装保留了骑楼古典的建筑风格,对内部空间进行了优化,“既充满回忆的味道,又能满足年轻群体的消费偏好”。

        书店一楼是图书与文创区,像一本翻开的立体诗集,霸王茶姬的茶香漫过书架,让铁观音的醇厚与油墨的清冽达成奇妙和解。聚在文创区的孩子们踮脚触摸AR簪花冰箱贴,指尖划过的瞬间,泉州蟳埔女的簪花头饰便在手机屏幕上绽放;转角处,蛇年限定的“七彩刺桐蛇”文创,让闽南文化符号变身为年轻人的潮流密码。

https://img.xiumi.us/xmi/ua/2zOUL/i/9678a0f28dbde96ace3c8190ee8899ff-sz_124463.jpghttps://img.xiumi.us/xmi/ua/2zOUL/i/d7fc961bf8639637f8888f8977f445a6-sz_197689.jpghttps://img.xiumi.us/xmi/ua/2zOUL/i/237559c49c04ace1da16e5a031df05bc-sz_134225.jpg

        拾级而上,二楼“荣宝生活?泉州”馆上演着一场跨越350年的相遇:荣宝斋的水墨风骨遇上闽南的红砖古厝,茶席上的德化白瓷映衬着墙上的木版年画,共叙悠悠时光里的文脉传承。“我们陈列的不仅是工艺品,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视化表达”。

        登上书店顶楼的兴宋美学空间与咖啡天台,远远眺望,便是千年古刹开元寺双塔。坐在藤编椅上,手捧《东京梦华录》,吮一口热气氤氲的咖啡,将城市天际线框成宋词里的意象。这一刻,仿佛能听见穿越千年的刺桐港潮声。

“新时代的书店  有很多种打开方式”
 
https://img.xiumi.us/xmi/ua/2zOUL/i/15a1c819debd760c315daffeaf7e7faf-sz_289811.jpg

        书店不再只是书的容器,更是文化的洄游之地。

        清明时节,一场以“∠45°刺桐幻幕”为主题的国潮快闪活动再一次将人潮聚集到了“新华·城市记忆”书店。AR 技术将骑楼的红砖墙化作动态诗画,南音琵琶声里,蟳埔女的花头巾在虚拟与现实间摇曳生姿。人们不由惊叹:“原来书店可以这样玩!”

https://img.xiumi.us/xmi/ua/2zOUL/i/25dbaa3885b49e0293e20f2bf022ae1d-sz_105557.jpghttps://img.xiumi.us/xmi/ua/2zOUL/i/cad35cdaf5c2502c61ee560a66c242a8-sz_164415.jpg

        “我们尝试借助书店文化地标的魅力,融合各种传播方式和地方文化符号,为顾客带来更多、更有创意的文化体验。”陈晓真介绍,书店自试营业以来,通过各类阅读、展演活动为读者们送上一场场文化大餐。

        八闽文化不止蕴含在书页间,它可以雀跃在书店里的非遗提线木偶表演里,也可以流淌在南音抑扬顿挫的古老唱腔中。这一幕幕在“新华·城市记忆”书店上演的文化剧场,准备随时为爱这座城的人送上会心的惊喜,把文化的种子轻轻落在年轻一代的心里。

经营者有话说:

        踏上数字浪潮,与时代共酿书香

        “实体书店不该只是知识的仓库,更要为文化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面对互联网消费的冲击和传播方式的变革,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泉州分公司的经营者们正在努力搭建“空间体验 + 内容共创 + 科技赋能” 的实体书店文化传播架构。剧本杀式阅读剧场让经典名著活起来,AR 互动图书让文字长出视听羽翼,非遗展演与国潮市集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传统书店正在变成可感、可变、可玩的文化互动场域。

https://img.xiumi.us/xmi/ua/2zOUL/i/55e3208ad72cc6bdecfa7fe0e03b88aa-sz_1377849.pnghttps://img.xiumi.us/xmi/ua/2zOUL/i/1cde4034efa3d616ee550c2ee30dbf7d-sz_39293.jpghttps://img.xiumi.us/xmi/ua/2zOUL/i/1606f2a31af35e138164f0124cad3185-sz_69489.jpg
 
        “我们想让每个走进这家新华书店的人,既能在骑楼的旧时光里找到共鸣,又能触摸到文化创新的温度。” 这或许就是泉州“新华?城市记忆”最动人的注脚 —— 不是对过去的复刻,而是让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绽放出新的光彩。

https://img.xiumi.us/xmi/ua/2zOUL/i/6ae1922107ca62d8127f964728434ff6-sz_120503.jpg
 
关于“泉州书店”的红色记忆
 
        在泉州“新华?城市记忆”书店门口的小泉涧巷口,有一方“泉州书店”碑刻,告诉来者这里曾有一家“红色书店”。

        1926年,祖籍惠安的台湾人唐生在泉州地区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与共产党员洪平民等一起筹办了泉州书店。小小的书店开张后,摆满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书刊,还有鲁迅、茅盾的文学作品,吸引了附近不少学生、有志青年。

        书店开张不到一个月,中共泉州特别支部成立。自此,书店既是党的宣传工作机构,也是中共泉州特支的联络点。作为泉州第一家公开传播马列主义的书店,它对泉州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9年9月1日,泉州宣告解放,中共晋江地委决议在此成立新华书店。2003年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立下“泉州书店”石碑。

本段内容参考自:《泉州网:镇抚巷+小泉涧巷 一代名臣坐镇 遥抚百年荣光》


        当暮色漫过泉州中山路的红砖墙,书店里柔和的光透过骑楼花窗流淌出来。这里依然是老泉州人的精神原乡,却也生长出拥抱未来的枝桠。下次路过中山路,不妨推开这扇满载故事的门,那些藏在书页间、茶香里、光影中的文化惊喜,正等待着与您不期而遇。

        当暮色漫过泉州中山路的红砖墙,书店里柔和的光透过骑楼花窗流淌出来。这里依然是老泉州人的精神原乡,却也生长出拥抱未来的枝桠。下次路过中山路,不妨推开这扇满载故事的门,那些藏在书页间、茶香里、光影中的文化惊喜,正等待着与您不期而遇。






(编辑:张紫妍)